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动态» 经济学院举办第四届国际学生学术论坛——“理解世界”之“谁是理想的经济伙伴?”

经济学院举办第四届国际学生学术论坛——“理解世界”之“谁是理想的经济伙伴?”

时间:2018-06-11 14:52:00  来源:  作者:

  20185月30日下午,经济学院在博远楼天朗厅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国际学生学术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谁是理想的经济伙伴?”。经济学院副院长赵家章、党总支副书记蔡斌出席了论坛,经济学院教师郝宇彪、蒋雪梅、康增奎、李婧、陆明涛、申萌、王利、闫云凤以及国际经管学院侯蕾作为指导老师参加了论坛;来自塔吉克斯坦、马里、乌克兰、肯尼亚、印度、中非共和国、巴基斯坦和中国的7位中外硕博研究生进行了主题演讲,另有6名中外研究生作为评论人发言。论坛由经济学院教师张冬洋主持。国际合作交流处孙雪原、财税学院韩天艺和经济学院研究生邢程作为嘉宾受邀参加了论坛。

赵家章致辞

  赵家章为本次论坛致开幕辞,他指出,国际论坛不仅为中外同学提供了良好的学术平台,而且提升了同学们国际交流能力;论坛的历届主题都与世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如农业问题、FDI和经济增长、全球化等问题。此次论坛主题探讨一国如何选择理想的经济伙伴,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他希望中外师生能够借助学术论坛挖掘更多的研究内容,提升学术能力,拓展国际视野。

郝宇彪介绍论坛Logo

  郝宇彪为论坛官方logo揭幕,并阐释了logo释义。Logo由绿色的圆、彩色的叶子组成,绿色的圆蕴含着希望与多样性,这充分体现了论坛筹建的初衷;雕刻在圆中间的大树叶寓意整个世界,彩色的小树叶形象地刻画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镂空的设计象征着等待探索的未知世界;一枚绿叶,暗含了论坛的宗旨即分享、包容开放Logo的设计者是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邢程,半年前,在第三次论坛结束后,李婧老师和邢程探讨了如何通过银蕨表达“理解世界”的内涵,设计方案完成后,论坛其组织者共同确定了五彩银蕨的方案。

发言人与评论人

  在论坛发言环节,6组中外研究生依次发言,师生现场点评提问。来自巴基斯坦的博士研究生拉和曼分11个部分对中巴经济走廊(CPEC)进行了详细研究,他指出CPEC是合作和友谊的象征;来自马里的博士研究生阿马杜对中国与马里之间的贸易联系以及马里的减贫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来自肯尼亚的硕士研究生木西亚和卡迪亚选取了1995-2015年中国与肯尼亚经济贸易往来的相关数据,对中肯之间贸易关系进行了研究;来自乌克兰的硕士研究生哈丽娜研究了中国与乌克兰的贸易联系,并着重分析了乌克兰在“一带一路”中所扮演的角色;中国硕士研究生宁心源探讨了美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合作关系,她采用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理想经济伙伴的选择标准;来自中国的硕士研究生金鏐最后发言,他通过分析中印贸易关系,指出中印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并展望了中印贸易前景。在讨论阶段,点评人和指导教师对演讲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进行了评论,会场交流活跃,一个个问题引发了师生们对不同经济背景下,如何选择理想经济伙伴的深层思考。

李婧总结发言

  最后,李婧老师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她进一步重申论坛的使命和宗旨,她指出论坛的宗旨是分享、包容和开放,论坛是连接中外学生学术交流的桥梁,建立桥梁需要有坚实的桥墩。经过两年的尝试,中外学生积极参与论坛,共有将近20个国家的学生作为论坛发言人阐述了他们对农业、全球化、直接投资和理想经济伙伴等问题的理解,论坛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她指出,只有理解差异和不同,不同经济体才可能创造进一步合作的空间。我们生活的世界在发生变化,我们需要建立更好的世界,其前提是全球公民必须相互理解,因为,差异是永恒的。每一个经济学人都要关注世界,深刻认识已知的世界,大胆探索未知世界。未来,要进一步提高论坛的学术性,选择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的主题,做有趣、有意义、高质量的研究,提升研究生研究能力,提高研究为学术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水平。

  本次论坛由经济学院主办,经济学院研究生会承办;活动共征集投稿13个,经过导师讨论筛选、报名者现场答辩,最终确定6个主题发言和6个评论发言;学院为每位主题发言人配备了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并邀请了10位专业老师进行现场评论,充分保障了论坛的学术水平。

中外学生、老师大合影

  经济学院于2016年创办“理解世界”系列活动,主要依托“国际学生学术论坛”和“学术圆桌会议”两个平台组织中外联合的学术活动。目前,该系列活动已经成功举办8期,活动聚集了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合作学校的学者、院内外教师、中外学生,就各国农业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经济全球化、FDI、经济伙伴、电子商务等主题进行了探讨和分享,有效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化水平。

  撰稿:韩娟 刘保丹

  拍摄张晗 张曼琳

  

  经济学院

  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