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北京远郊碧空如洗,红叶漫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区域经济学的部分研究生在张强教授指导下前往平谷、密云两区开展乡村振兴调研。调研组先后到平谷区大兴庄镇良庄子村、刘家店镇寅洞村、南独乐河镇峨嵋山村、金海湖镇茅山后村和密云区东邵渠镇西邵渠村、巨各庄镇蔡家洼村、溪翁庄镇东智北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同村镇干部一起座谈讨论。无论在远郊的平原还是山区,师生们都看到了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庄发生的巨大变化。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村容整洁,百姓生活改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进步,房屋改造、油路进村、饮用水安全、污水处理、绿化美化、文化娱乐、冬季取暖煤改电等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和措施,让北京的乡村生活条件逐步接近了城镇水平。一些村庄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刘家店的蟠桃、茅山后的佛见喜梨、峨嵋山村的旅游,都为村庄的发展、建设、服务和治理提供了厚实的经济依托。在全国先进村蔡家洼,大家看到了一个村庄产业兴旺、村民生活富裕、社会治理有序的典范,对于什么样子是乡村的振兴有了更加直观的体会。
在看到农村面貌改善的同时,也听到了村、镇、区等各方面坦率地提出的一些问题和难点。主要是:种植业继续发展和结构调整面临亟待加强土壤改良的艰巨任务;农村的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土地碎片化情形仍在蔓延;产业发展困难,项目难于落地,导致集体经济薄弱的状况相当普遍;山区人力资源稀缺,解决老龄化服务问题迫在眉睫;社会力量、尤其是中小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参与产业发展建设具有成效,但政策环境尚须改善;近年来在农村整治中出现一刀切、一风吹等苗头对基层影响很大,值得引起注意。注意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达到农民的期望,就是:腰包再鼓一点、保障再高一点、配套再全一点、环境再美一点、社会再和谐一点。
面对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案例,同学们结合专业理论进行了热烈讨论,在相互启发加深思考的过程中,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对于村容村貌和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家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看到了城乡功能互补下的乡村进一步振兴的前景;在讨论乡村的发展、建设、服务和管理经验时,大家普遍感到乡村待挖掘的巨大资源潜力和经济学理论应用的种种局限性,反倒是基层人员在不断创新有效的模式;面对理论学习和发展实际的差距,大家一致认为应在加深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田野调查”式的经验研究,以启发新的思考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