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2017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占元主持报告会,李晓红、邱勇、周琪三位院士作宣讲报告。研究生院组织我校100位研究生新生现场聆听报告。
万钢在致辞中指出,科学研究的学术训练和科学道德规范,是以科学为业的“两个轮子”,是在科学殿堂中探寻求索的“两个翅膀”。要通过科研人员的“自律”、制度建设的“他律”和社会大众的监督实现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不给“稗草”在学术共同体中生存的机会。他勉励同学们自觉增强科技报国、创新济民的使命担当,把传承与创新结合起来,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始终牢记从事科学研究的初心,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不为浮华所扰,不为名利所惑,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勇做新时代的探索者和创新者,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奋斗华章。
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李晓红院士在题为《严守学术道德,弘扬科学精神》的报告中指出,青年人是祖国未来科技事业发展的主力军,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重任在肩,使命光荣。他建议同学们遵守一条“红线”,加强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坚定一颗“红心”,心怀爱国之情和科学报国之志;勇做一代“红军”,努力成为勇于追求真理的矢志不渝者,成为弘扬科学精神的坚定实践者。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在题为《在新时代成就精彩的学问人生》的报告中指出,青年人是幸运的一代也是奋斗的一代,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成就精彩的学问人生。要不断锤炼意志品质,培养高尚人格,追求高深学问;要遵从科学道德,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一切学术不端行为,用敬畏的态度和审慎的目光对待自己的每一份学术成果,成为严谨治学的力行者和科学道德的捍卫者。
中国科学院周琪院士在题为《建设科学道德高地,支撑创新国家建设》的报告中指出,世界科技强国的建设路径只有一条,要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撸起袖子加油干。学术诚信是一切科学创新的基础,应大力维护学术诚信体系,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保驾护航。他以自己和科研团队从事干细胞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成长经历为重点,通过生动详实的案例,鼓励同学们克服浮躁、攻坚克难、加强自律,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牢固树立家国情怀,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拼搏奋斗。
三位院士结合各自的科研经历和人生感悟,生动宣讲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诠释了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的本质要义和时代内涵,充分展示了我国优秀科学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精忠报国、敢为人先、求真诚信、拼搏奉献的精神品格。通过国内外学术不端典型案例,警示同学们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恪守科研诚信,珍惜学术声誉。报告会现场掌声连连,同学们深受启迪。
听取报告后,我校研究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了科学道德的重要性和学风建设的必要性。统计学院研究生谈到“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征,现在时代的特点是创新,但在敢于走别人不敢走的路,写别人不敢写的同时,风骨不能变,要牢记初心,并向老辈儿学者多多虚心学习。”劳动经济学院王可举“科研不端行为,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学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科研不端行为为科学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法学院研究生说“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加明白身上担负的重任,以及在未来的学术研究道路上戒骄戒躁,踏踏实实的诚信研究。”国际经济与管理学院吕天泽说“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更要加强自身学术修养,严格自律,加强对学术规范的认知,把握学术道德的善恶标准与尺度,明确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可为与不可为;锻炼自己的学术道德意志,克服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诱惑、困难和障碍,坚守科学活动中的伦理精神;自觉地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行为习惯。”
研究生院一直重视我校研究生及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多次邀请专家进行“树立学术规范理念”、“预防学术不端”、“树立学术规范理念,助力科研指导创新”等讲座;组织“导师培训”、“新生入学教育”等各类培训;设立了“学术新人”、“科技创新”、“产学研联合培养”、“寒假社会实践”等各类科研实践项目,还提供了“参加学术会议资助”、“科研成果奖励”等多项奖励资助;组织了“我和我的导师微征文比赛”、“优秀导学团队评选”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研究生在科学研究的路上不畏艰难险阻,不畏失败挫折,积极主动的发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促使研究生中形成尊师重教,勤学多思的优良学风。继续坚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科研态度,恪守学术诚信,维护学术尊严,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