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是研究生培养的起始阶段,是研究生学业生涯的新开端。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精心设计2025级研究生“新生引航工程”,帮助新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发展目标、建立学涯规划、掌握研究方法、适应学习生活,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温馨、学风浓郁的校园氛围。
9月8日至9月12日,“新生引航工程”线上教育阶段培训正式开启,2200余名研究生参加线上五场专题直播课程。

9月8日,档案馆、校史馆馆长赵喜玲、馆员黄少卿带领研究生新生云游校史馆,深入解读了学校的悠久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赵喜玲从校史馆的命名由来、校训的深刻内涵讲起,全面回顾了学校从创立到发展的光辉历程,强调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及师生集体所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黄少卿则介绍了我校近年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的最新发展成果,以及服务首都和国家战略的主要贡献等。

9月9日,研究生院副院长关鑫以“研究生教育介绍”为题,向2025级研究生新生介绍了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概况、培养特色、管理制度,详细阐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助研助学、学生就业去向等方面的情况,勉励新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服务强国建设中实现人生价值。

9月10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王红为研究生新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宣讲。她以“用性格优势升级你的压力应对资源系统”为主题,深入剖析了研究生阶段可能面临的心理压力与挑战。通过生动的案例分享和实用的心理调适技巧,帮助研究生新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有效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为研究生生涯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9月11日,清华大学的吴子牛教授以“研究生学术生涯的七个方面”为题,从读研前的准备、开展研究的方法、研究生培养的各环节等方面为研究生新生提供了全面而实用的指导。他鼓励研究生将学术生涯视为一场充满乐趣的探索之旅,期待每位同学都能拥有充实而有意义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9月12日,研究生时代宣讲团讲师李芯仪、刘星雨和马星竹分别作理想信念教育主题宣讲。李芯仪以“守学术初心,担时代使命——以理想信念赋能研究生成长”为题,结合费孝通、孙冶方等学者案例,强调理想信念是科研方向的选择指南、学术困境的精神支柱、学术诚信的防火墙,引导新生将个人研究融入国家需求,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研究者。刘星雨以延安精神为核心,系统解读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结合红军行军方向抉择、张思德为人民服务事迹、南泥湾开荒等历史案例,论证延安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启示,强调新时代青年需以延安精神为指引,在科研创新中拒绝躺平,在民族复兴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马星竹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通过介绍北京密云金叵罗村振兴案例,揭示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强调乡村振兴既是国家战略需求,也是青年实现学术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实践场所,呼吁同学们做到“心中有乡”,成为乡村振兴的赋能者。

各学院也结合本学科专业特色与研究生培养特点,设计了多样的学院新生引航课程,帮助新生了解学院历史文化,建立学科专业认知,做好个人科研和职业发展规划。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还将在集中教育阶段继续就博士研究生生涯规划、科研能力提升、和谐导学关系等话题进行线下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