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能够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和最新成果;能够在政府机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理论研究、政策研究、社会问题分析,以及从事党务、宣传、教育和咨询管理工作的具有较强适应性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设有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三个研究方向。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3年。学生在标准学制年限内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经批准可提前1年毕业。
在修读年限内,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即获得毕业资格。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分为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学院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
2.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44学分。
其中:必修课为28学分,
选修课为16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本教学计划所列的选修课应不少于4门课程。
3.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与考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采用考试方式,其他课程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行选择,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4.必修课成绩达到70(含)以上,其他课程的成绩不低于60分,才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5.补修课程
跨专业考生以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门本科阶段核心课程,不计学分。补修形式及课程需由导师和学院同意。
五、培养方式
1、在导师负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必要时采用导师小组的培养方式。导师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
2、教学方式除了教师授课外,可根据课程特点、性质采取专题讨论等合适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六、必修环节
1.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安排在第4-5学期,时间3-6个月。入学前已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社会实践,但需提交相应证明。免修社会实践的学生应更多地参加科研实践,并提交相应科研成果。
2.科研实践
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进行科研活动,潜心学术研究,除参加导师所从事的课题研究项目外,还应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不少于10次的学术活动,填写科研实践报告卡。
3.论文发表
毕业论文答辩前在公开刊物(正刊)上独立发表至少一篇3000字以上本专业研究领域内的学术论文。
4.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论文开题之前,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具体程序见相关规定。
六、考试和考核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采用考试方式,其他课程可以是考试、论文写作等方式考核。考试或考核不合格者可以重修,具体办法见有关规定。
七、毕业论文与学位授予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的特点。论文选题、开题、写作均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通过论文答辩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程序见相关规定。
本专业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
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门类:法学 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
类别
|
课程名称
|
第一
学期
|
第二
学期
|
第三
学期
|
开课
单位
|
备注
|
学
时
|
学
分
|
学
时
|
学
分
|
学
时
|
学
分
|
|
|
必
修
课
|
公
共
课
|
第一外语
|
80
|
2
|
80
|
2
|
|
|
外语系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
|
|
本院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
|
18
|
1
|
|
|
本院
|
|
专
业
基
础
课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
48
|
3
|
|
|
|
|
本院
|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
|
|
32
|
2
|
|
|
本院
|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32
|
2
|
|
|
|
|
本院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
|
|
|
48
|
3
|
|
|
本院
|
|
专
业
方
向
课
|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
|
32
|
2
|
|
|
|
|
本院
|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献选读
|
|
|
32
|
2
|
|
|
本院
|
|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
|
|
|
|
|
32
|
2
|
本院
|
|
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
|
|
|
32
|
2
|
|
|
本院
|
|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
|
|
32
|
2
|
|
|
本院
|
|
选
修
课
|
限
制
性
选
修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
|
|
|
32
|
2
|
本院
|
|
伦理学专题研究
|
|
|
|
|
32
|
2
|
本院
|
|
中共党史研究
|
32
|
2
|
|
|
|
|
本院
|
|
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研究
|
|
|
32
|
2
|
|
|
本院
|
|
国际热点问题研究
|
32
|
2
|
|
|
|
|
本院
|
|
任
意
性
选
修
|
国学经典研读
|
32
|
2
|
|
|
|
|
本院
|
|
当代西方经济思潮专题研究
|
32
|
2
|
|
|
|
|
本院
|
|
宗教学概论
|
32
|
2
|
|
|
|
|
本院
|
|
西方哲学专题研究
|
|
|
32
|
2
|
|
|
本院
|
|
健康人格心理学
|
|
|
32
|
2
|
|
|
本院
|
|
必修环节
|
社会实践
|
|
4-5学期
|
科研实践
|
|
1-5学期
|
发表论文
|
|
1-5学期
|
中期筛选
|
|
第4学期
|
毕业论文
|
|
5-6学期
|
补修课程
|
同等学力及跨专业考生补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附录: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阅读文献与专业期刊推荐目录
1、马克思,《资本论》,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5年。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2年。
4、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下卷,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6、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导读》,人民出版社,2001年。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3月
8、杨世文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11月
9、田克勤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3月
10、本书编写组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修订版
11、陈跃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
12、杨干忠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9月第二版
13、王军旗、白永秀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9月第二版
14、杨瑞龙主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第二版
15、谷书堂主编:《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9月第三版
16、谷军主编:《市场经济概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0年4月第一版
17、《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编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版。
18、《探索者道路的探索》,孙伯揆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第1版。
19、《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册),黄楠森、施德福、宋一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11月第一版
20、汤姆·彼彻姆著,《哲学的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1、程炼,《伦理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2、徐向东,《自我、他人与道德-道德哲学导论》(上下册),商务印书馆,2007.
23、万俊人,《 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四卷),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
24、麦金太尔,宋继杰 译.《 追寻美德--伦理学理论研究》,译林出版社,2003.
25、Peter Singer,A Companion to Ethics,Blackwell,2002.
26、亚里士多德著,《尼各马克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2.
27、《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2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9、《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30、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报告。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1995年,人民出版社。
32、《资本论》1-3卷,1995年,人民出版社。
33、《列宁选集》1-4卷,1995年,人民出版社。
34、《毛泽东选集》1-4卷,1991年,人民出版社。
35、《邓小平文选》1-3卷,1994年,人民出版社。
36、《哲学通论》,孙正聿,1998年,辽宁人民出版社。
37、《辩证法研究》,孙正聿,2007年,吉林人民出版社。
38、《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衣俊卿等,2001年,中央编译出版社。
39、《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赵明义,1997年,人民出版社。
4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吕世荣、周宏、朱荣英著,2006年,人民出版社。
41、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魏楚熊 俞新天译,华夏出版社,1989。
42、英译本:The Origin and Goal of History,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3)
43、梁漱瞑:《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
44、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华书局)
45、钱穆:《国史大纲》,(中华书局)
46、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47、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
48、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上海古籍出版社)
49、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0、卿希泰:《中国道教史》,四川人民出版社
51、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华书局
52、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53、[美]埃默里父子:《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4、[英]弥尔顿:《论出版自由》,商务印书馆,2009
55、[英]密尔:《论自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56、[美]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新闻媒介在人类事务中的作用》,华夏出版社,1989
57、谢岳:《大众传媒与民主政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58、[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9、[美]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0、[美]托夫勒:《未来的战争》,新华出版社,1996
61、张巨岩:《权力的声音:美国的媒体与战争》,三联书店,2004
62、[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
63、[美]罗杰斯:《创新的扩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64、[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
65、[法]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6、[美]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67、[英]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8、肯尼.牛津西方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69、罗素.西方哲学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70、斯通普夫,菲泽.西方哲学史(第七版).北京:中华书局.2004。
71、叶秀山,王树人.西方哲学史(学术版) 第一卷.南京:凤凰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72、罗素.哲学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3、科拉克.哲学经典选读-英文影印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4、Robert C.Solomon Kathleen M.Higgins,The Big Questions, Wadsworth Cengage Learning 2006.
Hohn Cottingham, Western Philosophy,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2010.
附录:
2012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
487c7c0e56ae762aa9bff5f24f581f12.doc (110.00 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