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教育总览» 培养方案» 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2年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2年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时间:2013-03-25 08:32:00  来源:    作者:
de8ab5235266a2ed5915ff2a319deb52.doc

 

一、培养目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坚持立足首都、服务全国,侧重研究首都区域经济、城乡关系、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培养适应在首都及大城市地区从事经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人才。坚持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学风,综合运用经济学、地理学、环境生态学及规划技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和手段,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能够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解析区域经济问题、具备一定的制订和实施区域发展规划或战略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力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决策咨询等部门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技术和行政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设置“首都区域经济”、“城乡关系与城郊经济”、“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4个专业方向。首都区域经济方向着重研究首都及首都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城乡关系与城郊经济方向着重研究大城市地区城乡格局的发展演化与城乡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方向着重从学理上研究区域经济理论,探索创新区域政策构建方法与体系;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向着重研究首都及大城市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3年。在修读年限内,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德、智、体合格即获得毕业资格。
学生在标准学制年限内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经批准可提前1年毕业。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分为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学院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
2.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42学分。
其中:必修课为28学分,
           选修课为14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本教学计划所列的选修课应不少于8门课程。
3.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与考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采用考试方式,其他课程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行选择,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4.必修课成绩达到70分(含)以上,其他课程的成绩不低于60分,才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5.补修课程
跨专业考生以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2门以上本科阶段核心课程,不计学分。补修形式及课程需要经过导师和学院同意。
 
五、培养方式
1、在导师负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必要时采用导师小组的培养方式。导师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
2、教学方式除了教师授课外,可根据课程性质、特点采取专题讨论等合适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和课堂讨论;可结合研究方向及培养方案,选择产学研基地进行实践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六、必修环节
    1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安排在4-5学期,时间3-6个月。入学前已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社会实践,但需提交相应证明。免修社会实践的学生应更多地参加科研实践,并提交相应科研成果。
    2、科研实践
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进行科研活动,潜心学术研究,除参与导师所从事的课题研究项目外,还应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不少于10次的学术活动,填写科研实践报告卡,并提交一份与本专业学习有关的实习、实践或调研报告。
3、论文发表
毕业论文答辩前在公开发行刊物上独立发表至少一篇3000字以上本专业研究领域内的学术论文。
4、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论文开题之前,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具体程序见相关规定。

七、毕业论文与学位授予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论文选题、开题、研究及写作均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通过论文答辩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程序见相关规定。
本专业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
院系: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学科门类: 经济学    一级学科: 应用经济学
类别
课程名称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第一外语
80
2
80
2
 
 
外语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级宏观经济学
 
 
48
3
 
 
经济学院
 
区域经济学
48
3
 
 
 
 
本院
 
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48
3
 
 
 
 
本院
 
遥感与GIS应用
48
3
 
 
 
 
本院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
 
 
32
2
 
 
本院
 
城市地理学
 
 
32
2
 
 
本院
 
生态学原理与应用
 
 
32
2
 
 
本院
 
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
 
 
 
 
32
2
本院
 
首都区域经济
 
 
 
 
32
2
本院
 
选修课
 
中级微观经济学
 
 
 
 
48
3
经济学院
 
空间经济学
 
 
32
2
 
 
本院
 
城市经济学
32
2
 
 
 
 
本院
 
区域资源与环境分析
 
 
 
 
32
2
本院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
 
 
 
 
32
2
本院
 
城郊经济学
 
 
32
2
 
 
本院
 
城乡关系与城乡一体化研究
 
 
 
 
16
1
本院
 
公共经济学
32
2
 
 
 
 
本院
 
公共政策理论
 
 
32
2
 
 
本院
 
村镇经济与规划
 
 
 
 
32
2
本院
 
土地制度与政策
 
 
 
 
32
2
本院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32
2
 
 
本院
 
土地经济学
32
2
 
 
 
 
本院
 
房地产经济学
 
 
32
2
 
 
本院
 
房地产评估理论与方法
 
 
 
 
32
2
本院
 
中央商务区(CBD)研究
 
 
 
 
32
2
本院
 
文化创意经济与实践
 
 
 
 
16
1
本院
 
金融市场
 
 
32
2
 
 
金融学院
 
中国地区开发史
 
 
 
 
32
2
本院
 
历史地理与中国传统文化
 
 
32
2
 
 
本院
 
北京历史地理研究
 
 
 
 
18
1
本院
 
专业论文写作与规范
 
 
 
 
18
1
本院
 
统计学
 
 
32
2
 
 
统计学院
 
计量经济学
 
 
 
 
32
2
经济学院
 
 
 
 
 
 
 
 
 
 
社会实践
 
4-5学期
科研实践
 
1-5学期
 
发表论文
 
 
1-6学期
 
中期考核
 
第4学期
 
毕业论文
 
 
5-6学期
补修课程
同等学历及跨专业考生需补修2门本科阶段专业核心课,不计学分。
发展经济学 经济地理学
 
附录: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1.沃尔特·艾萨德,《区域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 艾萨德,《区位与空间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藤田昌久,《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藤田昌久,《集聚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5.保罗·克鲁格曼,《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93
7.埃德加·M·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0
8.奥古斯特•勒施,《经济空间秩序》,商务印书馆,2010
9.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0
10.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1.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6
12.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商务印书馆,1997
13.曼昆,《宏观观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4.H·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三联书店,2000
15.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
16.J.M.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7.阿特金森、斯蒂格利茨,《公共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8.戴利,《生态经济学:原理与应用》,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
19.彼得·尼次坎普,《区域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0.威廉·阿郎索,《区位和土地利用》,商务印书馆,2007
21.阿姆斯特朗和泰勒,《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2.埃德温·S·米尔斯,《城市经济学(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2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3.埃德温·S·米尔斯,《区域经济学(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1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4.埃德温·S·米尔斯,《应用城市经济学(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3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5.亨德森和蒂斯,《城市和地理(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4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6.巴顿,《城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商务印书馆,1984
27.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8.诺南·帕迪森,《城市研究手册》,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9.奥沙利文,《城市经济学(第6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0.陈栋生,《区域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31.安虎森,《新区域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2.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第2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3.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修订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34.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
35.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商务印书馆,2004
36.高进田:《区位的经济学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7.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科学出版社,1998
38.崔功豪,等.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9.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9
40.库姆斯,等,《经济地理学:区域和国家一体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41.杨吾扬、梁进社,《高级经济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2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3.饶会林,《城市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4.怀特,沈清基,《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45.方创琳、宋吉涛. 《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0
46.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7.丹尼斯·J·麦肯泽,《不动产经济学(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8 拉谦,《跨越大都市--亚洲都市圈的规划与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9.李国平,《首都圈》,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
50.樊杰,《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综合规划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
 
附件:
20122012年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doc
文件类型=.doc de8ab5235266a2ed5915ff2a319deb52.doc (135.50 KB)

 

文件类型: .doc de8ab5235266a2ed5915ff2a319deb5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