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教育总览» 培养方案» 安工学院» 2012年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2年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时间:2013-03-26 13:02:00  来源:    作者:
db5cd5d7d3fa7af01ac1f7841c0386d4.doc

一、培养目标

根据我国劳动与环境卫生学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出发,培养理论功底扎实、知识面宽、具有一定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具体要求:        
    1、热爱祖国,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具有扎实的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本专业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解决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3、比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进行初步的学术交流。
    4、身心健康,能够胜任日常工作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
    1、环境监测与评价
    2、卫生工程学
    3、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基础理论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3年。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德、智、体合格即获得毕业资格。学生在标准学制年限内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经批准可提前1年毕业。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1.课程分为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学院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
2.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42学分。
其中:必修课为26学分,
选修课为16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本教学计划所列的选修课应不少于4门课程。
其中带*课程至少选择2门。
3.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与考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采用考试方式,其他课程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行选择,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4.必修课成绩达到70(含)以上,其他课程的成绩不低于60分,才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5.补修课程
跨专业考生以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2门以上本科阶段核心课程,不计学分。补修形式及课程需由导师和学院同意。
 
五、培养方式
1、在导师负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必要时采用导师小组的培养方式。导师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
2、教学方式除了教师授课外,可根据课程特点、性质采取专题讨论等合适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六、必修环节
    1.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安排在第4-5学期,时间3-6个月。入学前已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社会实践,但需提交相应证明。免修社会实践的学生应更多地参加科研实践,并提交相应科研成果。
    2. 科研实践
     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进行科研活动,潜心学术研究,除参加导师所从事的课题研究项目外,还应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不少于10次的学术活动,填写科研实践报告卡。
    3. 论文发表
毕业论文答辩前在公开刊物上要求独立发表论文1篇;或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至少列第二作者单位,在国内核心及以上期刊(正刊)上发表论文1篇。论文应为3000字以上本专业研究领域内的学术论文。
    4. 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论文开题之前,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具体程序见相关规定。
七、毕业论文与学位授予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研究方向。论文选题、开题、写作均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通过论文答辩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程序见相关规定。
本专业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
院系: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科门类:理学        一级学科:预防医学

类 别
课 程 名 称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开课
单位
备 注
 
 
公共课
第一外语
80
2
80
2
 
 
外语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基础课
空气净化原理
48
3
 
 
 
 
本院
 
试验设计
32
2
 
 
 
 
统计学院
 
高等流体力学
 
 
48
3
 
 
本院
 
数值分析
 
 
48
3
 
 
本院
 
专业课
毒理学基础
48
3
 
 
 
 
本院
 
环境卫生学
32
2
 
 
 
 
本院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
 
 
 
 
48
3
本院
 
 
 
管理学*
 
 
48
3
 
 
工商管理学院
 
系统安全性分析*
 
 
32
2
 
 
本院
 
模糊数学*
 
 
32
2
 
 
本院
 
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32
2
本院
 
人机工程学
32
2
 
 
 
 
本院
 
环境质量评价
32
2
 
 
 
 
本院
 
系统工程
32
2
 
 
 
 
本院
 
环境系统模型
32
2
 
 
 
 
本院
 
毒物控制技术
 
 
48
3
 
 
本院
 
现代除尘技术
 
 
48
3
 
 
本院
 
职业卫生检测技术
 
 
48
3
 
 
本院
 
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
 
 
48
3
 
 
本院
 
安全管理工程
 
 
32
2
 
 
本院
 
HSE管理体系理论与实务
 
 
 
 
32
2
本院
 
工伤保险
 
 
 
 
32
2
本院
 
必修环节
社会实践
 
4-5学期
科研实践
 
1-5学期
论文发表
 
1-5学期
中期考核
 
第4学期
毕 业 论 文
 
5-6学期
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和跨学科的研究生,入学后需补修2门本科阶段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附录: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专业研究生经典必读书目
1、  Fluid Mechanics with Engineering Application(Tenth Edition),E. John Finnemore Joseph B. Franzini,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
2、 《流体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第10版). 钱翼稷 周玉文 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集团。2006.2
3、 《环境卫生学》 陈学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02,11
4、 《空气净化技术原理》许钟麟,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5、《空气洁净技术应用》,许钟麟,沈晋明编著,中国建工业出版社,2000年
6、《环境影响评价》,陆玉书.栾胜基编朱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环境评价》李尉卿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8、《毒理学基础》 周宗灿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9、《卫生毒理学基础》张桥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0、《现代环境卫生学》(第2版),杨克敌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
11、《室内环境卫生学》,张博等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
12工业防毒技术孙宝林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1出版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1
14、《职业卫生导则》,[澳]切瑞林·迪尔曼主编,朱明诺等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2
15、《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实用指南》,李涛等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

附件:

2012年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文件类型=.doc db5cd5d7d3fa7af01ac1f7841c0386d4.doc (101.00 KB)
文件类型: .doc db5cd5d7d3fa7af01ac1f7841c0386d4.doc